金鸡电影论坛

时间排序 2024年
Golden Rooster Opening Forum
Actors' Forum
金鸡开幕论坛: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

金鸡开幕论坛: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

金鸡开幕论坛: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       2021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金鸡盛典在厦门举行,作为金鸡盛典中的重要活动之一,12月29日下午,以“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为主题的金鸡开幕论坛成功举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建党百年的回顾和总结之际,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人秉承初心,再出发,沿着“十四五”规划勾勒的电影强国之路,在新冠疫情不时袭来的考验下,在科技革新汹涌澎湃的浪潮中,在机遇与挑战中上下求索,共同致敬百年光影,探索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为活动致辞,他总结了百年中国电影在党的领导下的奋斗之路,热情洋溢地展望了中国电影未来奔赴电影强国的奋进之路,也期待中国电影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精品力作不断开拓电影艺术的新境界。 此次金鸡开幕论坛由主旨演讲、报告发布、圆桌论坛三个部分组成。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风景、共情的历史和现代性——百年来党的文艺方针对电影的推动》的演讲;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老师发表了题为《伟大与平凡间的交互共生——当前国产片中人民形象的三重景观》的演讲;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老师发表了题为《商业语境下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创新与突破》的演讲。   厦门发布是今年金鸡电影论坛新增的一个环节。此次论坛上共推出三个报告,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老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2020-2021)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发布的《辟新路 谋共生——“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教授支菲娜发布的《2021中国影视基地(园区)发展报告》。   圆桌论坛主持人为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参与圆桌论坛的电影企业家和创作者云集,有导演、编剧黄建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光线传媒董事长、猫眼娱乐董事长王长田;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与会嘉宾各抒己见,纷纷畅谈了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  

演员论坛:表演艺术的光荣与梦想

演员论坛:表演艺术的光荣与梦想

演员论坛:表演艺术的光荣与梦想   2021年12月30日,第三十四届金鸡奖暨2021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演员论坛—表演艺术的光荣与梦想”在厦门举行,王晓棠、任达华、刘敏涛、肖央、杜江、颜丙燕等演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演员的责任与使命。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首先致辞,从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出发,分享了自己从影65年来的宝贵经验,令全场受益匪浅。她将“自省、底气、本领、提升”四词总结为演员必备的修养,并以“暇日休窥镜,忙时要读书”寄语后辈电影人,时刻保持自省,不断提升自己。“对角色要有最大的热情,对自己要有最大的冷静”。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    用情用力深入生活   “如果真的觉得创作有瓶颈、有困难的话,有的时候你就要警醒一下自己,是不是离生活远了。”演员黄渤曾在采访中这样说。离开生活的土壤,表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表演与生活的关系,几位演员都深有感触。 在塑造《误杀2》中的警察时,任达华花了很长时间观察最普通的警察巡逻执勤的样子,在表演上做减法,还原出最自然的老警察状态,“这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一定要有真实的质感”。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绘画的任达华总是随身带着相机和画板,把点滴灵感捕捉下来,成为未来表演的“养料”。 肖央在《我的姐姐》中饰演的“舅舅”极具生活质感,令人又爱又恨,也让他收获了本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谈到这个角色,肖央直言,“舅舅”如此鲜活是因为有原型人物的支撑,也是很多内心充满情义,却惧怕表达的中国男人的缩影。“老师常对我们说要热爱生活。你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发现周遭的闪光之处,才能感受到人物的悲伤和快乐,同时演员也要放眼当下的社会,与时代共振,才能用小人物讲好中国故事。” 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主旋律影片中,杜江接连诠释了多个特殊行业角色。如何接近这些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人物,体验和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拍之前,我们都会来到角色工作的地方,和人物原型深入交流,一起工作生活。演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把握人物的状态,这是接近角色最好的方法”。 从艺多年,杜江对于老师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句话不是说艺术更高级或高雅,而是要在了解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浓缩”。 颜丙燕则分享了自己如何处理生活与表演的关系,“我离生活一直很近,在生活中尽可能让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我不希望观众记得谁是颜丙燕,而是希望记得颜丙燕演的是什么角色,当你把所有的力量全都放在角色中时,观众看到的劲才够大”。 获得本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刘敏涛,分享了入围作品《再见吧!少年》中母亲一角的表演心得。原型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她塑造角色的根基,“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演员也是活生生的人,本来就应该接地气,在生活的泥土里摸爬滚打。老师教导我们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我一直秉承着这个标准去演戏”。      从艺先做人    “戏比天大”道出了“演员”二字背后承载的职业操守和艺德准则。 在任达华看来,“戏比天大”是一种专注的能量,“穿上戏服,你就是戏里的人物,要把热情、对角色的热爱都放在工作中,其他的东西通通忘掉。保持这样的专注才能和对手之间碰撞出火花”。任达华现场回忆起《误杀2》中与肖央隔着玻璃对望的那场重头戏的拍摄过程。虽然那是两人合作的第一场戏,但透过肖央的眼神,他就能感受到林日朗无奈痛苦的复杂心情,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演员任达华   肖央则认为,投入角色,拒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是演员的本分,“你不专注就没有办法做这个职业。演员一旦扮演某个角色,就要生活在角色的世界里,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个是诚意的问题。你真的有诚意,自然就不会在片场玩手机、玩游戏”。     演员肖央    “只有百分之百投入,徜徉在人物的世界里时才可以体会到这种快乐。”在杜江的理解中,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也是演员这一职业赋予自己的无上快乐,“这也是赢得对手尊重、同行尊重,以及自我尊重的方式”。     演员杜江   从艺先做人,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也是几位演员的共识。刘敏涛一直记得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因此她从不敢懈怠,“我手里就演员这一碗饭,努力就可能增加一点,懈怠、不专注可能就会少一点。当你用真心真情与世界交流对话时,就是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演员刘敏涛   颜丙燕坦言,“坚守”这个词对于演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演员这个职业身在名利圈当中,它离名利、金钱这些看似绚烂的东西非常近,但你要清楚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可以要的,什么是绝对不能触碰的。所谓坚守就是这样。”     演员颜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