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电影论坛

时间排序 2023年
Theater and Film Forum
Academic forums
Forum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ctors' Forum
戏曲电影论坛: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审美探索

戏曲电影论坛: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审美探索

金鸡电影论坛·戏曲电影论坛: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审美探索   11月2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金鸡电影论坛·戏曲电影论坛”在厦门天元酒店紫金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审美探索”。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李晋林,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滕俊杰,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导演、美术师孟中华,导演朱赵伟,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兰,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茅善玉,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制片人孙金华,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国富,以及各地戏曲电影剧组主创代表出席论坛活动。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颖俐主持。 任仲伦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影自诞生以后就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戏曲电影。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片种,是中国电影和中国戏曲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文化硕果,也是中国电影为世界电影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宝贵财富。走进新时代,戏曲电影焕发出新的活力,产量逐年稳步增长,并成功锤炼出一批精品佳作。这是戏曲人和电影人守正创新、自强不息的宝贵成果。 在新征程上,希望广大戏曲电影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个结合”,着力创新发展,努力推动中国戏曲电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戏曲这块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银幕上绽放新光彩。 本次论坛共分为两个部分:主旨演讲、圆桌对话。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路海波、李晋林等专家学者重点探讨了戏曲电影如何在传承、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路海波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守正创新,推动戏曲电影可持续发展》,他强调戏曲电影创作应依照“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原则,确保程式美在电影化过程中不走形,同时利用电影手段和技术强化其效果。李晋林教授的演讲题目为《戏曲电影创作的传承与创新》,他指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弘扬发展戏曲电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戏曲电影的传承与创新,要从创作观念、技术变革、政策扶持、市场认可等多方面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现实的、真正令人信服的文化力量,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导演滕俊杰、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等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探讨戏曲电影实现熔铸古今,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佳作。   圆桌对话   主持人 熊颖俐 嘉宾从左到右依次为:孙金华、于兰、孟中华、朱赵伟、陈国富   圆桌对话环节,制片人孙金华,导演、美术师孟中华,导演朱赵伟,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兰,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国富等,围绕“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审美探索”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制片人孙金华提出,拍摄戏曲电影,应该更多地以电影的逻辑来拍,追求以镜头之美展现戏曲之美,在表现手法上适当加以改进,发挥电影的表达优势及传播优势,但也要注意不能牺牲戏曲艺术的自身特点。戏曲电影应不仅拍给戏迷观看,还要拍给广泛的年轻观众观看,要走向更多的观众,才能让观众了解戏曲电影,爱上戏曲电影。 于兰谈到戏曲电影不只是戏曲与电影两路人马艺术创作的简单结合。它既是复合又是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一些有情怀,有功力,有格局,不急功近利的创作团队和专门人才,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媒体、全方位的镜头语言,来发掘和表现出戏曲本体艺术的魅力与风采,展现出戏曲电影的特殊气质,使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与虚实结合的舞美、服饰等声像与画面无缝衔接。 孟中华在实践中感悟到,戏曲与电影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戏曲是以演员程式化表演为中心,重在“写意表演”,而电影是以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情景真实描摹为目的,重在“写实”。如何将这两者契合在一起,既不能局限于舞台,又不能脱离开戏曲表演的特质,是戏曲电影导演必须充分考虑与践行之要素。 朱赵伟指出,当今的戏曲电影工作者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按照“守正创新”的工作方针高质量地拍摄戏曲电影,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戏曲电影工作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陈国富表示,戏曲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国戏曲的普及、弘扬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重要性作用,同时大大提升和打造了戏曲艺术表达视觉效果美学的空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如何利用好现代化数字技术讲好精彩故事,如何让戏曲艺术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对于戏曲电影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 keynote speech
  • 圆桌对话
学术论坛:承传统文化之源,展电影美学之新

学术论坛:承传统文化之源,展电影美学之新

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承传统文化之源 展电影美学之新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在厦门天元酒店举行,论坛主题为“承传统文化之源 展电影美学之新”。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为论坛致辞。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作家、编剧冉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等电影界的学术专家、创作者、评论家、行业专家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主持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   本次学术论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围绕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电影事业繁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开讨论。论坛邀请电影界学术专家、评论家、创作者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年度学术热点,以美学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时代主流、观众和世界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电影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赓续中华文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和期待,为人民群众提供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用更多的精品引领中国电影在未来的更大发展。 整场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年度关键词、报告发布、圆桌对话、新书发布五个环节。   主题演讲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发表题为《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主题演讲,演讲从方法论的维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多个路径,指出要以文化自信、艺术自信、美学自信推动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年度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   在年度关键词环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以“传统文化”为关键词,发表演讲《传统文化:中国电影叙事的创新资源》,他认为发生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叙事的提升,是中国电影艺术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中国电影传统叙事在创新基础上的回归,是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次对接,也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发表演讲《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影美学应用场景与前景》,他认为电影美学的功能是为电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或表达保驾护航,电影美学需要技术支持,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电影美学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以“文化创新”为关键词,发表演讲《文化创新:想象力消费与中国电影的美学表达》,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想象力消费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新的影响和呈现出的电影新美学表达。 报告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   报告发布环节共发布了两份报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联合发布了《2012-2022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观察•2023 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2012-2022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观察”总结了2012年到2022年中国电影投融资的总体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电影投融资如何回归本质。“2023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从电影产业私募股权市场、电影上市公司分析、电影项目投融资及后疫情时代电影市场趋势、后疫情时代电影市场与消费复苏比较、地方政策影响五个方面对本年度电影投融资情况进行整体盘点及深入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发布了《AIGC 人工智能与电影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关注AIGC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技术热点,技术原理,以及与电影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AIGC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AIGC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圆桌对话   主持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主持,发起专家学者、电影主创和影评人的三方对话,讨论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时代主流、观众和世界的联系。   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 作家、编剧冉平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   对话嘉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作家、编剧冉平,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专家们认为,电影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传承和创新,是中国电影的时代命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照电影,探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当下观众的审美相结合,表现中华美学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

  • 主题演讲
  • 圆桌对话
  • 年度关键词
  • 报告发布
  • 新书发布
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鸡电影论坛·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3日下午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电影论坛·知识产权保护论坛 在厦门天元酒店召开 电影是创意创造创新性文化活动。营造健康、良性、有序的电影创作环境,对繁荣发展电影事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电影创作的复杂性,存在很多知识产权界定不清、行使不畅、保护不利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电影创作的效率和影响力的发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发起中国电影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共同维护营造良好电影创作氛围和打造良性电影产业基础,净化行业生态环境,激励创作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和创作活力的释放,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康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白轶民,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汤兆志为论坛致辞。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影协顾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会长任仲伦,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尹力,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武军,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中国影协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双玉,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谢开红,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丽雪,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等出席了论坛。   主持人 林永健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林永健主持。   主题致辞   在主题致辞环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指出,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项有益创举,是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文化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陶凯元   陶凯元表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平等保护多样化主体是电影艺术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法治化、规范化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融合是电影领域司法保护的重要任务。人民法院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康涛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是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的改革。二是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的司法保护。四是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表示,希望借助今天的活动,开启长效的服务机制,加强电影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质量的电影市场体系,完善行业内公平竞争制度,激发电影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动中国电影行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白轶民认为,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在电影作品著作权归属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电影企业和从业者的法治意识和契约意识有待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汤兆志指出,按照中央部署,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多年来不断加大电影版权新政保护力度,积极推动构建影视版权保护良好生态:一是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二是不断加大电影侵权盗版打击力度;三是不断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四是不断推动社会共治和宣传引导。 发布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介绍了电影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并发布典型案例,针对案件特点和问题成因,司法建议一是要倡导并进行鼓励创新创作的行业惯例;二是要强化版权意识,严格实施著作权法;三是要善用技术措施,创新许可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侵权行为发生;四是要在电影作品的传播中积极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宣读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他号召电影产业从业人员尊重创作,保护创新,自觉遵守著作权法,敬畏法律,崇尚法治,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尊重科技,完善机制,持续加强著作权保护运用,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随后,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代表们共同签署电影行业倡议书,并表示今后将身体力行地把倡议书内容落到实处,促进中国电影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圆桌讨论   主持人 林广海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在此畅谈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 阎晓宏   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可以借鉴’枫桥经验’,在法院,在中宣部的电影局、版权管理局,在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各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协调一些民事案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和矛盾,降低诉讼成本,也有益于达成团结。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会长 任仲伦 电影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越来越周全,保护是为了高质量的发展。影片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它的延伸财权的保护,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 […]

  • 主题致辞
  • 发布活动
  • Round-table discussions
演员论坛:精进技艺,塑造经典

演员论坛:精进技艺,塑造经典

金鸡电影论坛·演员论坛:精进技艺 塑造经典   11月4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金鸡电影论坛·演员论坛”在厦门天元酒店紫金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精进技艺,塑造经典”。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会长葛优,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虹子,表演艺术家田华、牛犇、达式常、张勇手、陶玉玲、许还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黄渤、吴京,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侯勇,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副会长石建都,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卫,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步亭,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总裁兼亚太区副总裁冯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岳红、娜仁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原秘书长黄小雷,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新琴、霍璇、赵宁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录音师陶经,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教授陈捷,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钦仁,演员王馥荔、宋晓英、王霙、佟凡、阎青妤、陈炜、赵越及部分本届金鸡奖提名演员惠英红、何赛飞、闫妮出席论坛活动。论坛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秘书长张光北主持。   主持人:张光北   本届论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水平,塑造新时代经典银幕形象,诚邀资深演员,共同分享如何深入角色内心,发掘人物本质,并结合演员自身条件,呈现出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电影角色。同时聚焦演员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探讨演员如何面对社会话题、社会舆论等问题。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在致辞中指出,演员的基本任务是要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特质的人物形象,而演员的二度创作更是将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视为其所应抵达的艺术境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电影正在茁壮地成长,中国电影表演水平也在持续地升级。越来越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正不断跃然于荧幕之上。演员论坛不仅是一次具有深刻价值的学术探讨,更是时代对当下电影人的号召。 本次论坛共分四个部分:艺术对话、圆桌论坛、荣誉发言、新书发布 艺术对话   在艺术对话环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新琴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与表演艺术家达式常、中生代演员代表吴京探讨塑造经典人物和演员回馈社会的话题。   主持人:崔新琴    嘉宾:达式常   达式常表示,演一个角色,要体现角色的唯一性。演员塑造人物,不光是完成任务,是要有意境的,要去让观众去思考,去学习。这是他在创作当中的追求。   主持人:崔新琴    嘉宾:吴京   吴京表示,最近自己成立专注于动作演员培训的“影武堂”,希望把有志于成为动作演员的年轻人召集起来,把自己以前经历的东西和老前辈的教导分享给他们,让他们无论是经历过失败还是挫折,都能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重拾信心,回到片场。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为动作电影再次走向世界,去努一把力。   圆桌对话   主持人:赵宁宇   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金鸡奖最佳编剧奖获得者赵宁宇主持,邀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表演奖项提名演员,分享了各自获得提名的感受,并围绕“角色的诞生”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惠英红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演员   平时习惯去观察、研究身边的人,演绎角色的时候,会从现实生活中找寻角色的形象。在揣摩角色的时候,会用学习到的心理学的方法去灌注人物的灵魂。   何赛飞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演员   演员这个职业,可以走进别人的人生,通过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   闫妮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演员   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可能信手拈来,真正寻找一个角色是个痛苦的过程,是需要反复思考的,作为一个演员不断的思考非常重要。   黄渤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演员   自己很幸运,能成为一个演员。掌握表演尺度很重要,有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投入,与角色融为一体,有的时候又需要在某些地方加以控制,冷静处理表演的度。 […]

  • 圆桌论坛
  • 新书发布
  • 艺术对话
  • 荣誉发言